近日,我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“分析检测新方法创新团队”杨芳博士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空间限域加速核酸反应动力学构建高灵敏ECL双信号“off-on”磁性纳米传感器”支持下,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,在国际知名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(《分析化学》)上发表题为“Steric Engineering of Perylene Derivative Side Chains To Boost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for High-Performance Bioanalysis”(苝衍生物侧链的立体工程增强电化学发光用于高性能生物分析)的学术论文。杨芳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,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。Analytical Chemistry是中国科学院分区为一区TOP期刊、自然指数期刊,最新影响因子为6.7。

传统有机平面芳香烃发光材料由于分子间的π−π堆积,往往会导致聚集诱导猝灭效应(ACQ),进而限制其电化学发光(ECL)效率,这也成为其在生物分析领域应用的主要瓶颈。针对这一难题,本论文创新性提出了一种“空间工程”策略,通过成功抑制苝二酰亚胺-桥联β-环糊精(Pe−CD)聚集体中的ACQ效应,显著提升了其ECL性能,并实现了对痕量microRNA(miRNA)的高灵敏检测。在该研究中,通过在苝二酰亚胺分子两侧引入大体积的β-环糊精(β-CD),合成出Pe−CD分子,并进一步自组装形成稳定的超分子纳米结构。这一策略在分子设计中巧妙调控了苝发光核心之间的分子间距,从而有效抑制了非辐射弛豫过程,大幅提升了ECL效率。作为概念验证,本研究以Pe−CD聚集体为发光体,结合具有靶标富集和信号放大功能的三维DNAzyme步行器,构建了一种高灵敏ECL生物传感平台,用于检测miRNA-21。这一研究为有机平面芳香ECL发光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,同时拓展了ECL技术在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边界。